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Babel》


巴別塔(Tower of Babel),據《聖經》創世記第11章記載,是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Babel》以此為題,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我們說著不同的語言,只能靠著身體去表達自己,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人們興建高塔,為的是更接近上帝,但結果卻令全世界的人變得更有距離。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小願望,卻換來意想不到的慘淡結局,《巴別塔》所想表達的,正正是這種無奈。

故事由一支步搶開始,因為一顆子彈,意外地連繫了10條生命、四個故事及三個國家(摩洛哥、墨西哥、日本)。艾力謝路依拿力圖(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將四個故事以時空交錯的手法在電影穿插,近似前作《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但感覺稍遜於前者。

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摩洛哥人得到日本朋友所贈的部槍,轉賣賺了一筆,但最終被當成恐怖份子而遭毒打;摩洛哥家庭買了一支步槍,原以為可以打豺狼大賺一筆,結果卻失去了兩個兒子;墨西哥女傭為了趕赴兒子的婚禮,結果與主人的子女迷失於沙漠,最終丟失了多年的工作。一個個看似不關,而然又有所關連的故事,全由一顆小小的子彈穿連起來。

透明的隔膜

片中處處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美國夫婦因子兒的死而無法溝通,但隨著妻子於死亡邊緣徘徊,反而打破了二人間的僵局。片中的日本聾啞少女,正正是語言無力的具現化。眼花撩亂、聲色犬馬的世界,於她而言只是一套默劇。她渴望與世界溝通,甚至不惜以赤裸來反抗它。收鏡前那個由近至遠的鏡頭,像是表現人生於世,每個也是一個個體,人與人之間總會存著隔閡,幸而這隔閡之中仍有一點光存在。

歧視與反帝國主義

片中處處充滿歧視,而這些歧視亦往往令事情變得更糟,就如墨西哥女傭因被歧視而險些令一對兒童死於沙漠。另外片中有很明顯的反美國帝國主義意識,與美國夫婦同車的旅客留下他們、國防只懂說不會做、美國警察往往只懂訴諸暴力……與此相對,摩洛哥的陌生男子的幫忙、小屋中的老婆婆的一口煙,反而表現出人性最美的一面。


看完此片有不少感受,奈何一直沒有時間寫下,直至現在,感覺已變得零碎不堪,只能湊湊拼拼起來。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篇小感真是枯竭不堪。不過,總比什麼也沒記下好,至少給自己作一個記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