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Janus

It’s a great day for me! Happy to have the breakfast with Nat, thanks for the warm lunch and sharing with Mabel, and the surprise birthday party from my kind colleague. Thanks for the birthday dinner & presents, CL, Sean, Bing, Alex, love you both so much. Especially CL, really love you, baby. Also, thanks for the birthday calls, thanks my lovely Milk, my dearest May, my sweetie Eddie, my cutie Kinna, my best friend Natalie, Alice & Tori, also Mimi, Sky, Joyce, Sylvia……and all of my friends.


英文January是取自Janus,而Janus 是古羅馬的門神,他有兩副面孔,可以看兩個方向,能同時看前也能看後,是負責日出 (Rising of the sun)和日落 (Setting of the sun),即是象徵「開始」Beginning,也是「結束」Ending之神;故January就是取自Janus 之名,作為一年第一個月的名稱,那就是說這個月可以期待新的希望,更可以緬懷過去的一年。

媽媽替我改的英文名,真的很適合我。一月份出生,雙重的性格,還有比這個Janus更Janus的嗎?

Monday, January 29, 2007

《香水-一個殺人者的故事》


電影根據法國著名小說,徐四金的《香水》而來。故事講述嗅覺天才Jean-Baptiste Grenouille在魚市場呱呱落地,但他出生的第一聲卻殺死了他的母親。其後他在孤兒院長大,輾轉到了皮革廠。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愛上一名少女的香味,但因不懂表達而意外呃死了她。失去了她的香味使他失去人生意義,但與此同時令他找到生存的目標。為了尋找保存香味的方法,Jean-Baptiste Grenouille來到了香水師Baldini處學習調製香水,最後為了尋找保存香味的方法而來到法國著名的「香水之都」格拉斯。在那裡,他先後殺了十二名少女,為的是愛上她們身上獨有的味道。在殺死Laura調配成世上最香的香水後,他被補落網。雖然他最後憑著香水的魔力而脫險,但在沒有生存意義的絕望底下,他用香水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官能的刺激

電影頗忠於原著,唯欠缺了中後段的一些枝節,使電影出現了「斷層」的感覺,相信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會較難明白。鏡頭從嗅覺出發,想藉著氣味表現出事物的本質,但這無疑是較難掌握的。其中某些場面給人強烈的視覺刺激,開場嬰兒與四周腐爛的魚腸、爛肉,生與死,構成強烈對比;尾段數百人在廣場群交的場面淫而不亂,數百人的愛,與站在其中的Jean-Baptiste Grenouille的無愛,亦是一對照。雖然片有不乏刺激視覺的畫面,然而卻難以突出主題-「嗅覺」,實有點主客不分之感。

沒有氣味的嗅覺天才

天才總是孤獨,因為無人能進入他的世界。對Jean-Baptiste Grenouille而言,氣味就是他的一切,這是一個無法與人分享的世界。他用人體做實驗,殺了十多人,為的是保存他們的氣味。然而,這一切又是為了什麼?簡單的一個字-「愛」。他擁有天生異品的嗅覺,但諷刺的是,他是一個沒有氣味的人。他常說世上沒有一種東西是沒有氣味的,但他卻偏偏什麼也沒有。有氣味的東西就有存在感,因而他覺得自己是被遺忘的,不被重視的。他的母親拋棄她,孤兒院當他垃圾,皮革工場當他奴隸,香水師當他搖錢樹,沒有人一個給予他所渴望的愛,因此他希望能尋找存在的價值,希望能透過氣味感覺自己的存在。

得不到的愛

一次偶然的機會,Jean-Baptiste Grenouille愛上了一名街頭少女的氣味。然而青澀的他不懂去表達、不懂去珍惜,絡果活生生拆斷了她。這是他一生的遺憾,因為他錯過了一生唯一一次的愛的機會。而他對氣品的追尋,對氣味愈發執著,亦是由此而起,他終於找到生存的目標-保存氣味,他不想再錯失它。

在山洞的時候,Jean-Baptiste Grenouille曾一度溶入其中,但那個街頭少女的身影卻喚醒了他,這是他放不開對「愛」的追求的表現。然而,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再無法找回來。他用美女製成世上最香的香水,他用香水去魅惑人心,他可以藉此得到名譽、地位、金錢,甚至愛,但他卻得不回失去了的愛人的能力,他的愛已隨著那少女的死而死去。當各人因他的香水而臣服於他時,當死者的父親(Richis)也原諒他時,他知道自己真的什麼也失去了,他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再挽回失去的一切,結果他絕望的離去。

最後他回到出生的魚市場,他為自己灑上最愛的香水,讓自己成為路宿者果腹之肉。雖然他最終也尋不回愛人的能力,但他達成了自己的另一個願望,他終於存在於世上,存在於人們之中。

側寫無知的慾望

電影在描述Jean-Baptiste Grenouille一生的同時,亦側寫當時上流社會的靡爛以及低下階層對慾望的追求。人以為自己活著,而然其實連活著是為了什麼也不知道。廣場群交一段,群眾受Jean-Baptiste Grenouille的香水影響而產生「愛」的感覺,但當眾人醒來後,卻為先前有違道德的失控行為而感到無地自容。人為什麼而活,人因什麼而愛,或許連自己也不知道。

小結

飾演Jean-Baptiste Grenouille的Ben Whishaw的演出很不錯,空洞的眼神,因氣味而閃著瘋狂。而飾演Richis的阿倫力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無奈,面對所謂的正義的無力,亦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電影不及文字能表現出當中的「氣味」,但整體而言也是一套有劇力的電影。

完場時看到字幕是邁克先生所譯,很有一種「難怪如此」的感覺。早前讀到邁克先生的文章,看到他對電影的分享,不覺被他吸引了。現在有幸一看他翻譯的電影,對他的興趣又多了一點。

Friday, January 26, 2007

小貓

失控的小貓
沒有一刻停下來
過度的活躍
是生病的警號

靠著你 吸取溫暖
失去以往的高傲
用脆弱的身軀
期望你的溫柔

輕撫牠的軟毛
安撫顫抖的身體
在牠身旁耳語
訴說牛奶的味道



Thursday, January 25, 2007

手 微微的發抖
呆望 你送我的紅絲帶
用舌尖輕輕的舐
少許鐵鏽的味道
咸咸的 甘甘的
在口中漫延

一次又一次
享受那絲絲的快感
在缺口 貪婪地
吸啜它的甘甜
這是 你
唯一留下的證明

無意識的 重覆著
你以往的溫柔
美酒 盈滿我倆的紅線
請 品嘗它的甘甜

(記於無言的夜晚)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Babel》


巴別塔(Tower of Babel),據《聖經》創世記第11章記載,是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Babel》以此為題,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我們說著不同的語言,只能靠著身體去表達自己,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人們興建高塔,為的是更接近上帝,但結果卻令全世界的人變得更有距離。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小願望,卻換來意想不到的慘淡結局,《巴別塔》所想表達的,正正是這種無奈。

故事由一支步搶開始,因為一顆子彈,意外地連繫了10條生命、四個故事及三個國家(摩洛哥、墨西哥、日本)。艾力謝路依拿力圖(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將四個故事以時空交錯的手法在電影穿插,近似前作《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但感覺稍遜於前者。

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摩洛哥人得到日本朋友所贈的部槍,轉賣賺了一筆,但最終被當成恐怖份子而遭毒打;摩洛哥家庭買了一支步槍,原以為可以打豺狼大賺一筆,結果卻失去了兩個兒子;墨西哥女傭為了趕赴兒子的婚禮,結果與主人的子女迷失於沙漠,最終丟失了多年的工作。一個個看似不關,而然又有所關連的故事,全由一顆小小的子彈穿連起來。

透明的隔膜

片中處處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美國夫婦因子兒的死而無法溝通,但隨著妻子於死亡邊緣徘徊,反而打破了二人間的僵局。片中的日本聾啞少女,正正是語言無力的具現化。眼花撩亂、聲色犬馬的世界,於她而言只是一套默劇。她渴望與世界溝通,甚至不惜以赤裸來反抗它。收鏡前那個由近至遠的鏡頭,像是表現人生於世,每個也是一個個體,人與人之間總會存著隔閡,幸而這隔閡之中仍有一點光存在。

歧視與反帝國主義

片中處處充滿歧視,而這些歧視亦往往令事情變得更糟,就如墨西哥女傭因被歧視而險些令一對兒童死於沙漠。另外片中有很明顯的反美國帝國主義意識,與美國夫婦同車的旅客留下他們、國防只懂說不會做、美國警察往往只懂訴諸暴力……與此相對,摩洛哥的陌生男子的幫忙、小屋中的老婆婆的一口煙,反而表現出人性最美的一面。


看完此片有不少感受,奈何一直沒有時間寫下,直至現在,感覺已變得零碎不堪,只能湊湊拼拼起來。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篇小感真是枯竭不堪。不過,總比什麼也沒記下好,至少給自己作一個記錄。

Saturday, January 20, 2007

喜宴

過了一個很高興的晚上,因為舊同事結婚了,這亦是第一次自己出席別人的喜宴。雖然與她認識不算很久,但看到她做新娘的幸福樣子,真的很替她開心。整晚的氣氛不錯,一肥一瘦儀司亦很有趣。

平時滴酒不沾(不喜歡酒的味道),今晚卻喝了半杯紅酒。不喜歡飲酒,一來是因為飲了酒頭會有點重,二來是一飲酒就會很「紅」呢。回程時同事們覺得我醉了,其實沒有,面紅不等於醉呢。或許是因為比平時多話,所以他們覺得我醉了。其實平時與朋友一起,我也是最傻、最多話的一個,只是對著半熟不生的人會靜一點。比起一時間的嘻嘻哈哈,更想與人建立長久的關係,所以要慢慢來。而且比起一大班人,更喜歡與人單對單或小貓兩三隻的感覺,這時候即使不太熟,我也會多點話。知道自己很慢熱,不過不要緊,我們有很長的時間互相認識,而且我頗喜歡現在的同事,因為他們都很有趣。

記得有師妹曾對我說:「未識你時覺得你好cool,但原來你外冷內熱」如果你與我熟的話,你就知道我很黏人。對,是真的很喜歡攬著別人(不論男女),因為感覺很溫暖、很舒服。朋友們說我有時行為很西化,但有些時候又極度內斂。或許可以「賴」星座,水瓶座的人很矛盾,所以我如此奇怪。

(記於有點high的晚上)

Thursday, January 18, 2007

話當年

早幾天充當「陪客」,陪爸爸媽媽和他們的舊朋友吃晚飯。媽媽說,從前每年的年初三,他們一班朋友都會帶齊一家大小,約在其中一個的家聚聚舊、聊聊天。提到這,我也依稀有點記憶,記得那時會與一班小朋友一起玩呢。不過,對上一次媽媽說已經是93年的事了。

席上他們聊起舊事,我坐在一旁細聽。那個姨姨提到我小時候是最刁蠻的一個,而且爸爸很縱我。是嗎?我已不記得了,不過現在最乖的是我。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最錫的是爸爸,亦只有他可以左右我的決定(要知道我是多麼的固執)。到現在仍記得爸爸從前抱著我返幼稚園的事。那時他抱著我,給我說龜兔賽跑、驕兵必敗等故事,又會讓我摸他的鬍渣,我亦曾經說過想與爸爸一樣做會計呢。通常女兒都是親媽媽的多,但我偏偏與爸爸投緣。即使是現在,我們仍無所不談。朋友們常說我有戀父情結。有嗎?只是剛巧我喜歡的都是較成熟的人而已。

看到爸爸媽媽與認識了這麼多年的朋友話當年,感覺真的很好,不知我將來又會不會這樣呢?可以的話,我也想像爸爸他們一樣,與朋友約定每年的某一天到其中一個的家,帶著一家大小,大家聚聚舊,我想一定很開心呢。不知是否與讀中文有關,但在很多事情上,也覺得自己很老套呢。

(記於很窩心的晚上)

Sunday, January 14, 2007

Question

很喜歡乘電車的感覺,依著窗邊,涼風在身邊緩緩而過,感覺很輕鬆自在。而然,不是每次也能這麼悠閒。那天乘電車,車廂幾近迫爆,連站穩腳也有點困難。差不多落車時,有個年紀老邁的婆婆很辛苦的想迫下車。只見她右手拿著手杖,左手拿著一束花、兩碗粥、一袋水果,走起路來有點抖震,很困難地下車。望著她,心裡不禁在想: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年紀這麼大的老人家,為什麼還要這樣辛苦呢?她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那束花是為了送給病?在醫院的老伴?還是為了替老伴買他最愛的牛肉粥?又或是買水果回去給可愛的孫兒?抑或是替相依為命的金蘭姊妹打點家事?一個個問題不斷浮現。

一個人時,很喜歡留意周遭的人和事。每個人背後都有他/她的故事,他們的故事可以動人,可以悲涼,可以激烈,亦可以平淡,而我,只想做個聽眾,聽聽別人說他們的故事。從前做義工,去老人院時總喜歡聽老人家說他們的往事。他們的故事不一定動聽,不一定特別,但那是屬於他們的,只屬於他們的故事。那是一個我所不知的世界,所有的內容都能吸引著我。

一個拿著東西的老婆婆引起我無限遐想。繼而腦中又想:究竟人算什麼?活著是為了什麼?我們追求的又是什麼?最終又可以得到什麼?結果一路上腦袋沒有半刻靜下來。所以有時真的很怕一個人,因為一個人時的感覺最清晰,很多不曾或不願想起的事都會不受控制地浮上來。

(記於胡思亂想的下午)

Thursday, January 11, 2007

無妄之災

難得獨個兒乘公共汽車,本以為可以清靜地享受一下「一個人的寧靜」,怎知卻慘遭不幸。惡夢的開端源自於兩個女人,自從她們上車後,車箱再沒有寧靜可言……

一坐下來,兩個女人已急不及待「噴口水」。她們先是批評某男歌手很矮,其後擴展至其他男歌手。這個矮,那個「樣衰」;這個無錢,那個扮後生……一大堆毫無營養的說話充斥著整個車箱。評論完男歌手後她們仍意猶未盡,轉向女藝人發展。這個整容,那個無人要;這個扮野,那個低級……二人繼續廢話連篇,同一句話重覆說十次。身旁的男人也忍不住對我說:「有無搞錯,好嘈,都唔理人既!」其實我早已受不了她們的「噪音攻擊」,疲累地對他報以了然於心的微笑。結果全程車也覺得很痛苦,易暈車浪的我更有想嘔的感覺,原來心理、生理,真的分不開。

久不久就會踫上這類不顧別人感受的人。望著車箱中「不准飲食」的告示牌,真想多貼一張「嚴禁噪音」的告示。飲品食物污染的只是車箱,但低俗不堪的言語卻污染了別人的精神。

盡量把注意力分散於窗外的風景,然而在這斗室之中,實在無可避免地繼續被「攻擊」。與此同時,心中又起了一連串的問題:你們憑什麼批評別人?歌手最重要的是歌聲,色相只是皮囊,別將自己狹淺的目光當成真理。再者,你們憑什麼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你們懂得什麼叫公德心嗎?在擠迫的車廂內高談闊論,不顧別人的感受,強迫別人承受你的噪音,你們才是最應該反省的一個。不是沒有言論自由,但請不要強迫別人做「旁聽」!

不知是有容人的雅量,還是因為閉縮性人格的影響,全車沒有一個人走出來「提醒」她們收歛一下。結果,全車人一同承受這場無妄之災。

(記於被精神虐待後的晚上)

Saturday, January 06, 2007

續中環站

提到中環站,又怎能不說IFC。很喜歡那戲院,因為那裡很舒服,而且有很多令人回味的回憶。

有一期,那裡上映很多百老匯經典電影,那時與朋友們一起去看,Casablance(北非諜影)、GoodbyeLenin(快樂的謊言)、My Fair Lady(窈窕淑女)……比起現在的電影,我更喜歡從前的呢。

當然,少不了你的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直至現在,檯頭仍放著它的DVD,然而它的封套卻仍未拆開。或許,我是不敢將它拆開,怕拆開了會什麼也沒有。

還有與你的的情書,一套伴著「沙沙」,很細膩感人的電影,那時你還問我看戲易不易哭呢。看後感覺很複雜,你問了我好幾次覺得怎樣,而我只能傻傻的不斷說好,有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雖然這戲的手法不是很突出,內容亦不是很特別,但它就是能給我一種淡淡的、溫馨的細膩感覺。還有回程時的「第一香爐」,現在想起那時的情形,亦不其然笑了起來。

(記於充滿回憶的夜晚)

Thursday, January 04, 2007

中環站

每次在中環站轉車,總要經過那長長的一段路。每次經過那裡,總會不期然想起《Gone with the Wind》。算起來,也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時間流走得真快。那長長的走廊,就像時光隧道,使人想起很多東西。想起那時的電話,想起那時的談話,想起與你在戲院,想起那爆谷、那糖,想起你的手,想起你那溫暖的淺灰色頸巾……實在想得太多了,結果一路走來使自己有點失神。

(記於路經中環站的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