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6, 2007

《萬家之寶》


《萬家之寶》將曹禺三套出色的劇作《原野》、《北京人》、《日出》的選段,以不同的方式演繹出來。 第一場是《原野》,這一幕講焦母分別與花金子、仇虎的對話,是整個故事的高潮。焦母與仇虎心裡的計算,二人的角力,精警的對白,每每透出戲劇的張力。秦可凡飾演盲眼的焦母,其心中的狡猾、計算,令人不自覺心寒。而潘燦良飾演的仇虎,充滿力量,亦能表現出那種壓抑的憤怒與憎恨。劇中的對白亦忠於原著,唯故事中的仇虎應是醜陋無比的男子,但潘燦良實在太俊俏了。

第二場是《北京人》,這一幕講謝瑞貞出走在即,與愫方真心對話的一段。這段刻意用英語演繹,將原本略嫌土氣的《雷雨》式劇情演繹得較為奔放。封建的禮教,守舊的思想,新與舊女性的衝擊,顯現在瑞貞與愫方的談話之中。最後,曾文清的折返令愫方的好夢成空,使她最終出走他方。

沒怎麼看過邱歡智的演出,但她很能表現出愫方那種外表文弱但內心堅定的氣質。劇場的場景佈置亦見心思,背景的蠟像人,曾晧、曾思懿、曾文清,象徵生活在曾家的都是活死人,他們雖生猶死。而整幕劇中,愫方幾乎都是坐在被書本、鳥籠圍困的老式木椅上,這正正形象化地表現出她的處境。最後她走了出來,走向黑暗中唯一透出亮光的門口。

第三場是《日出》,這一幕講籌款舞會完後各人的嬉笑荒唐,以及最後潘月亭破產,陳白露悟出生命真諦。前兩場也很忠於原著,唯這一場,實在將《日出》來個翻天蓋地的轉變。故事背景由舊上海一跳轉變成七十年代的香港,陳白露賴以為生的不是潘月亭的金錢,而是對他的愛,這實在與原著完全不一樣。整個劇雖然同樣表現出所謂的上流社會的人的荒淫糜爛,但陳白露所代表的空虛、無奈、鬱結,卻單單以女人的寂寞、無奈的不倫之戀代替,實在大損原著的味道。

改編者有意將《日出》中所有重要的劇情濃縮在這場戲之中,顧八奶奶的「真愛論」、李石清的媚上棄家、潘月亭的實際、金八爺的專橫無道、方達生的陽光正氣……全都同一時間展現舞台之上。然而這就像將所有味道豐富的材料混在一起一樣,突出不了自身的味道之餘,亦有損其他的味道,它錯在太豐富了。劇中亦加重了張喬生的戲份,他由無名小卒變成了劇中的小丑。而軟弱無能的王福升亦一下子變了金八爺的代言人,這與原著著實不同。

演員方面,飾演陳白露的胡美儀功力十足,將白露的媚態表露無遺,實在風韻猶在。唯劇中錯將重點放在一個「情」字之上,削弱了陳白露的感染力。而飾演方達生的黃建東將達生的率真表現得有點過火,使人感覺他像個傻子似的。其他角色的表現側恰如其分,不愧是香港話劇團的主力班底。

整體而言,這是場不過不失的戲劇表演,演員都是好戲之人,而選角方面亦很能配合人物的特性。幸而之前看了原著,不然看上去會失去幾分味道。

Thursday, May 24, 2007

萬家寶

為了明天的《萬家之寶》,總算看完《北京人》、《日出》和《原野》。

看罷《北京人》,沒有太大的感動,像是一個看慣了的舊門第破落的故事。而且亦不算十分明白,為什麼要叫《北京人》呢?

至於《日出》,中五時因文學的關係曾借來看,但已不太記得了。看到小東西的遭遇真的很難過,不過印象中,從前看的劇本與這個有點出入,畢竟看書比看電子書好,一來版本正宗一點,而且沒有那麼多錯字。

好不容易託人借來的《原野》,很悲哀的一個故事。受欺壓的農民,報了仇,但亦送了命。故事尾段的幻像、對話有很重的說教意味,好像太白了點。

很粗略的看了一遍《北京人》、《日出》、《原野》三個故事,同是表現出社會、禮教、世道迫得人不得不陷入痛苦的地獄。三個故事比較起來,算《北京人》給人多一點希望。其他兩個故事也帶出人應該有希望,但調子太悲涼了。

Saturday, May 12, 2007

Pre-Mother's Day

身在車廂中,聽到身旁的小妹妹興高采烈地談論明天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她說昨天放學回家,神神秘秘的帶著書包回房。媽媽問她藏起什麼,她卻蠱惑地說是「秘密」,引得媽媽好奇極了。望著小女孩開心的樣子,我不禁想,自己從前是怎樣慶祝母親節呢?我送過什麼禮物給媽媽?忽然間,母親節好像離我很遠。依稀記得,小學時曾用小珠子串成一條項鍊送給媽媽。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這幾年來,好像也是一頓飯、一個蛋糕了事。究竟是人愈大,愈不懂表達感情;還是人愈大,愈為自己找來種種藉口?站在店鋪的門口,想起小妹妹的樣子,開步走了進去。有時小朋友的童真,可令人重拾幾乎遺忘的感覺。

Friday, May 11, 2007

《地獄行》


故事講阿文妻子死了幾年,某一天他突然被已死的中學老師帶去地獄找亡妻。經歷了六層地獄,他看到不同的,屬於香港人寫照的人間地獄,令他反思他的人生。

之前的海報和場刊把簡介寫得很好,看上去像個很有意義的故事,然而現實卻教人十分失望。故事結構鬆散不堪,過場密而時間久,男主角(不是陳曙曦)面無表情,聲線同調。而每層地獄所用的比喻、意象都過於表面,再加上中學老師的「說明」,實在無趣之極。期間還硬要加入一些爛gag,極度無聊。

令人洩氣的是,一些觀眾對那些低俗、無聊的爛gag的反應。不是批評別人,但實在接受不了,或許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更過份的是後座的男人不斷大聲「打喊露」,朋友身旁的女人不止飲維他奶,後來更在面上塗面霜?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如此。雖然這套劇不濟,但請尊重台上的表演者。

此劇乃今年看了的八套劇之中最差的一套。

Thursday, May 10, 2007

Words

忘了從何時開始愛上文字。

小學生什麼也喜歡鬥,短短的兩堂作文,同學們會鬥快的寫,希望可以快點寫完一張紙,再出去老師的檯頭拿一張。為的是什麼?實在說不清楚。小學時作文,有一種叫「謄文」的制度,就是要將派回來的作文謄寫一遍,即使現在回想,仍覺這是一種沒用的制度。但如果派回來的作文有老師的「免謄」蓋印,那就不用謄寫。為了這方便,每次也很用心的作文,或許這是這制度唯一送給我的東西。

小時候家教很嚴,可說是三步不出閨門,更遑論去公共圖書館借書看,因此課室角落的小小圖書館櫃成了我的天地。小學時最喜歡看成語故事書,一看就是一個下午。年紀稍長,開始愛上翻譯文學,什麼《簡愛》、《魯賓遜飄流記》、《湯姆叔叔的小屋》……那時一本《湯姆叔叔的小屋》就看了整整一個月時間。

升上中學,終於有機會出入公共圖書館。在迷上「衛斯理」之前,先愛上漸杜的科幻小說,那時不論是午飯、小息,總會爭取時間看書,像中了毒一樣。那時沒人告訴我應該看什麼書,選書單憑直覺二字。很記得《藍血人》是第一本看的衛斯理作品,看完簡直瘋狂的愛上他,一本又一本的接著看。

中三時曾一度沉淪於「尋夢園」之中,無他,因為有「免費供應商」。那時一個下午可以看上三本,我想看書的速度是那時訓練出來的吧。然而那些書,看過一本又一本後,就會發現每本也是同一模子套出來的,閱讀的興趣也就全沒了。

直至中六,遇上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他為我開啟了文學之門,亦是他鼓勵我去創作。從小就喜歡詩詞歌賦,往往因為其字詞優美、朗朗上口,因而背誦了不少。但實際明白的,又有幾何?那時文學班只有少少十人,小班上課的感覺很舒服,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亦很親近。勞老師聲線雄厚,聽他朗讀詩詞別有一番味道。我相信耳濡目染這句話,因為他,我愈來愈喜歡文學。雖然他年紀不輕,但卻很開通,他擴闊了我的眼界,帶我走進真正的文學世界:張愛玲、巴金、老舍、曹禺……全都走進了我的世界。

升讀大學,什麼也不懂的我放棄了中大的學系,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學系。或許那時是膽怯,或許那時缺乏勇氣,但我一直相信自己的選擇的對的,而事實亦證明了一切。在那裡遇上了很多很多影響我很深的人,直至現在,我仍為自己的選擇而驕傲。那時還不懂得什麼是創作,自上了朱朱的課後才知原來自己一直也不懂得寫文章。文字是不能教的,只能靠自己去感受、去學習。在那漫長的地鐵車程中,為課程又好,為興趣亦好,看了很多很多一生之中應該閱讀的文學作品。懂得愈多,就會明白自己懂得的愈少。

很高興畢業後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然而工作始終是工作,一樣是文字,但卻是不一樣的東西。說起來也很久沒認認真真的執筆了,或許因為這原因,才有這個blog的存在。認識的朋友也好,不認識的朋友亦好,很高興您有閒情來這裡。

(記於因某篇文章而勾起感覺的晚上)

Sunday, May 06, 2007

Trying

在朋友那裡看到相片的拼貼,感覺很有趣,於是又用Photoshop試玩一下。胡亂加工之下,完成了我的拼貼圖。

          ~~很有型的君豪~~

         ~~《長恨歌》中的程先生~~

Saturday, May 05, 2007

Warm


心情極差,對,是少有的惡劣。獨個兒走在街上,上了身旁的電車。擠迫的車廂中,一位男士很好的讓座給我,其後我見到有個老婆婆上車又讓座給她;不久她見到一個行動不便的老婆婆上車,又想讓座給她;身旁的婦人見老婆婆想讓座,於是抱起身旁的女兒,讓座給行動不便的老婆婆。短短兩個車站的隔離,各人不斷的你讓我,我讓你,讓我找到一種溫暖的感覺。原本鬱著的悶氣,一下子消散了。

Tuesday, May 01, 2007

First Impression

很久沒試過如此放肆,第二天要七點半起來Training,但仍與新朋友MSN至兩點。甚少與人觸及的話題,卻在這個晚上,打翻了話匣子似的。你有我欣賞的特點,我想這是喜歡與你聊天的原因。

感覺從來是很重要的一環,第一印象佔了很重的地位。與人交談或相處一、兩次,就會產生第一感覺。有好感與否,就取決於這個時刻,而這種感覺是難以取替的。可以沒有原因對一個人有好感,可能是他與從前的朋友有共通點,又或是他有某種你欣賞的特質。沒有特別的原因,沒有特別的理由,水瓶座相信自己的直覺,而她的直覺一向也頗準的。當然,只有好感是不足夠的,很多事也要相處下來才知大家是否真的能成為好朋友。